设计有AI,社交助出圈—— 消博会归来,湖北消费品可这样追“新”
68 2025-04-05 10:10:56
根據彭博社估計,截至3月底,新加坡的國內生產總值(GDP)可望增長2.9%,是過去六個季度中增長最快的一季。
近年來,日本對同性婚姻的價值觀也發生了變化,根據皮尤研究中心(Pew Research Center)2023年的一項調查,約有68%的人表示他們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。日本全國有5處地方法院,先後審理主張現行法律,不允許同性婚姻屬於違憲的訴訟,包含東京地方法院14日做出的「違憲狀態」判決在內,地方法院出爐的6例結果分別有3例「違憲狀態」、2例違憲與1例合憲。
後來原告上訴至札幌高院,並在二審提出「民法等規定的合理性值得懷疑顯而易見」等主張札幌的裁決是日本高等法院首次針對同性婚姻所做出的裁決,凸顯出日本對同性婚姻接受度提高的趨勢。此外,希臘在2月不顧東正教會反對將同婚合法化,法國則將墮胎權納入憲法保障的權利之一。今(2024)年世界各國在婦女、LGBT族群權利上迎來許多變革,日本除了此次判決以外,在2月也允許一名跨性別者,在無需進行跨性手術的情況下,更改官方性別。(中央社)日本札幌高等法院3月14日認定民法與戶籍法等,不承認同性婚姻屬於「違憲」,成為日本高院第一例違憲判決,但駁回損害賠償請求。
政府去年通過『促進理解』LGBTI族群的法律並不足夠。後來原告上訴至札幌高院,並在二審提出「民法等規定的合理性值得懷疑顯而易見」等主張。」 這群經歷警察暴力鎮壓的抗爭者,她/他們生命各層面受到的衝擊,並未隨著社運退場、「出關播種、遍地開花」而結束,許多人在鎮壓行動中身心劇烈受創。
因此,彭仁郁在展覽中呈現7+n位社運抗爭者的主體經驗,訴說有著幽微差異的創傷多重樣貌,反映出有別於主流精神醫學標準化、診斷化、病理化、去脈絡化的心理創傷觀點,並提出對照與批判。反抗者不僅需面對來自國家的暴力,還需忍受周遭親友的不諒解、社會大眾的異樣眼光。多數抗爭者是出生在80、90年代的年輕人,在過往的生命經驗中從未遇過這樣的場景,一位抗爭者驚魂未定地說「雖然沒有死人,可是很震撼。許多嚴重而未被看見的創傷就這樣被診斷為憂鬱症、焦慮症、邊緣型人格等疾患。
每一場正面衝撞威權體制的社會運動,皆是由一張張充滿勇氣的臉孔譜成,但在運動結束後,有些抗爭者孤絕地忍受身心創痛。記錄過程中,導演敏銳地察覺,有人出現不斷哭泣、失眠、易受驚嚇等創傷反應,一幕幕社運現場的衝突場景會反覆入侵腦海。
與這群年輕人接觸、討論後,彭仁郁決定以團體帶領者、同行者、療癒者的角色,共同進行了數次團體對話,聆聽彼此的創傷主體經驗。這些經驗並非單純以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(PTSD)」類型化診斷就足以理解。研究成果涵攝了精神分析理論與社會心理真實的辯證,例如318公民運動成功佔領的立法院,意外成為哲學家MichelFoucault所說的「異托邦」,或是英國精神分析學家DonaldWinnicott提出的:一個暫時寄託所有理想願景和創造力的「過渡空間」。彭仁郁憶起在法國進行田野研究期間,申請參與法國民間成立的「國際亂倫受害者協會」(AIVI)與受害者並肩工作的經驗。
這些人是誰?他們到底經歷了什麼? 本次特展由中研院民族所彭仁郁副研究員策畫,展覽內容取材自2014年3月18日爆發的318公民運動,抗爭現場發生了臺灣解嚴以來最激烈的鎮壓事件。一位同儕團體成員表示:「我回到生活,遇到弱勢、遇到信仰、教會,我發現這個世界上有非常多人,他們其實是兩個世界,我沒有辦法平衡。運動結束後,卻往往帶著未竟的願景、夥伴關係的衝突和撕裂、自身存在意義的質疑、面對集體情境的問號,或者身體的傷,回到恍如隔世的日常。事實上,創傷的樣貌從來不是單一的。
最嚴重的鎮壓發生在佔領行政院行動的當晚,3月23日晚上至3月24日凌晨(簡稱323-324),鎮暴警察動用盾牌、警棍、水砲車攻擊手無寸鐵的靜坐群眾。由於團體成員都參與過佔領行政院行動,因此命名為「323-324同儕團體」。
尤其是社運抗爭者在運動結束後,面臨了主體經驗上的巨大斷裂。中央研究院「研之有物」專訪院內民族學研究所彭仁郁副研究員,同時也是「帶傷前行—社運抗爭者的創傷療癒可能」策展人,談談她如何深入帶傷者的心靈地景、探究療癒/遇的可能路徑。
事實上,亂倫受害者的創傷樣貌相當多元,每一位受害者的主體經驗都有細微差異,如果只以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來看待,細微的創傷主體經驗經常在逐項「症狀」打勾的過程中,受到遮蔽和忽略。社會運動的現場震撼與日常生活彷彿是兩個世界。申請加入時,該團體以非常嚴謹的書面、面談過程確保她「不是以專業工作者的身分,而是以成員的角色參與」。無法平衡的兩個世界,創造讓主體發話的時空 323-324同儕團體進行的出發點,正是透過精神分析聆聽方法,站在「同為人」的位置,創造受創主體發話(enunciation)的「療癒/遇」空間。於是這位導演找上研究心理創傷療癒的彭仁郁,希望為這群人提供協助與支持。另一方面,展覽更以社運抗爭者的受創主體經驗作為論述主軸和敘事起點,試圖探問從鉅觀視角出發、跨越時空地域的弔詭:在每一場人民對抗不義政權的行動中,掌權者皆以法之名施暴。
與不同背景318社運抗爭者的深度交流,成為這項研究的重要基礎。圖片來源:研之有物 彭仁郁和法國亂倫受害者並肩工作的經驗讓她深刻體會到,身為同行者的「療癒/遇」與身為專家進行「治療」的差別。
反抗者卻為了捍衛更高層次的律法,置自身於險境。心理的衝擊源自想像和現實之間的巨大落差,人們第一次感受到「警棍打在身上的劇痛」、「水砲車的劇烈衝擊會讓脊椎神經受損」。
這個親身歷程讓她深刻體會到,身為同行者的「療癒/遇」與身為專家進行「治療」的差別」益全聽了內心連連叫苦,他當然沒有本錢在這個年紀再承受三年撞牆期, 加上二○一八年球季全壘打大幅減產,讓他更惶恐。
考證照是為了尋找正確方向 我自己親身嘗試過重量訓練後的疑問也是:「我不太理解這個項目是為了什麼目的而訓練的。」 為什麼要扛槓、深蹲?我不理解為了什麼目的練這些內容,教練得解說對於初學者而言太過專業,我們只能在訓練時單向接受新知。我知道剛開始接觸重訓肯定會有撞牆期,但我認為長達三年之久是不合理的,後來研究發現益全這種偏向技術型而非力量型的打者,並不適合壓重式的重量訓練,我認為重訓一定是正確方向,只是我們的方法錯了,既然知道問題出在哪,去找到正確解答就可以了。我跟你一起練 我的個性是碰到問題一定要想方法解決,而且我會身體力行,我如果要求益全要接受重訓,我就跟著他一起練,不讓他覺得在旁邊用嘴巴說說很容易。
負重訓練以後,益全身體的力量是足夠了,甚至可以說力大無窮,但他全身僵硬,每次揮棒感覺都很想把球打爆,但是球就是飛不遠,二○一八年因為上半季重訓的挫敗,下半季我建議益全先跟著球隊的訓練即可,一對一的重訓先暫停,直到我們找到正確方向再重新開始。到下半季時我開始思索:「是不是重訓是對的,只是我們重訓的方式錯了?」 我仍然委託經紀公司幫我們尋找新的重訓教練,這次我不敢再貿然讓益全投入,我請他們先物色,有合適的對象先一起面談後再決定,因為他的職業生涯已經進入中後期,我們沒有本錢再用一年的時間讓他這樣實驗,我必須先跟對方聊過再決定。
文:林家嘉、卓子傑 重訓帶來新幸福 要跳脫出既往的舒適圈,我與益全討論過最多的就是重量訓練。早在二○一三年我就發現他不重訓,當時我好奇的問:「為什麼你當職業球員可以不用重訓啊?」 他回我說:「我不用啦。
」 乳酸代謝緩慢的問題,讓益全在重訓後的痠痛期拉長,沒辦法用百分百的狀態比賽,所以後來他就順理成章的逃離重訓,用增加打擊訓練量的方式來取代。接受持續加重、苦不堪言的負重訓練過了數月以後新球季開打,益全的力量雖然變大了,但全身肌肉僵硬,原本的球棒控制和揮棒延伸優點反而無法發揮,上半季開打後,益全的擊球不是噴天就是滾地,成績不進反退,打到後來他也慌了,雖然他口頭上沒講,但看他的表情也猜得到他的想法:「怎麼沒重訓前好好的,重訓以後反而更慘啊……」 負重訓練模式對益全無效,也反映在成績下滑,當時全爸一直數落說:「叫你不要去重訓,你們就硬要去。
盲目的扛重,追求負重的極限,益全半信半疑的配合嘗試,但看得出來他不是很認可,加上後來持續不斷的加重、再加重到他真的受不了了,他才提問說「都不知道在練什麼, 這些項目鍛鍊的目的到底是為了加強什麼?」 他所提出的問題跟我內心所想的其實是一樣的,我也是覺得練習不應該盲目,抱著想「知其所以然」的初衷,我才去學習重量訓練相關的學理和實作證照課程。但在球團換血浪潮興起後,資深選手不再有充年輕時「我不用重訓就可以拿那麼多獎」的自信,和「不改變就可能離開這個舞台」 的念頭開始在他內心碰撞,後來看了某位傳奇球星的例子,他也是靠練打來取代重訓,直到巔峰期過後揮棒速度變慢、長打數據跟著下滑,才意識到肌力流失靠練打是無法彌補的,他到生涯後期才知道重訓的重要性,但那時已經太晚了,益全在發現問題時則還有機會,也終於願意嘗試。但我認為這種替代方案長期來看是無效的,重訓的目的是為了減緩肌力下滑,打擊練習只是增進技術和累積肌肉記憶,就算有成效頂多是強化部分小肌肉罷了。二○一八年初,我們先找到一間重量訓練教室開始做一對一重訓,我不希望他抱持著「老婆逼我來,那我就來應付應付」的心態,他一周練三天,我也跟著他一起練三天,我們當時做的是負重型重訓,他練得很痛苦,我也每天痛苦的要命。
我考證照的目的不是想親自指導益全,我相信專業,但我希望尋求專業協助的過程自己並非一無所知,如果我有理論和經驗做基礎,在與專業人士溝通的時候,我才能識別什麼方式是最適合益全的。當時我不懂,也沒辦法解釋給他聽,直到近幾年他的低潮期逐漸拉長、擊球的飛行距離變短,這些警訊讓他不得不正視問題。
證照的研習過程,我利用機會跟講師溝通,了解鍛鍊哪些項目可以提升單項運動表現,比如轉體訓練、藥球與棒球選手加強揮棒速度的相關性,具備理論基礎和實做經驗, 我才知道如何有效幫助益全正確重訓。我不用重訓成績就這麼好了。
」就連中信兄弟的張志豪也曾經跟益全說:「我重訓以後出現過三年的撞牆期文:林家嘉、卓子傑 重訓帶來新幸福 要跳脫出既往的舒適圈,我與益全討論過最多的就是重量訓練。